Kommentar | 为了公平对待第4回复中提到的课本(以下缩写成CCG)的两位作者Yip Po-Ching (叶步青?)与 Don Rimmington,也就是为了免得歪曲这本书的内容,请注意,汉语节奏特点都是在6。7节和整个26章中涉及的。其实6。7节关于action verbs 即动作动词写着如下。(首先请注意CCG所用的动作动词定义: Action verb is a portmanteau term used here to cover all the verbs in the language apart from non-action verbs such as 是 and 有 and verbs of emotion or cognition.这里动作动词这混合词使用来论述除了非动作动词像"是"和"有"以及感情或认识的动词之外言语中的所有动词。)"...there is, however, an agreement between an action verb and its object in terms of rhythm, which is peculiar to Chinese. A 'verb+object'expression can be invalidated, even when it conforms with grammar, meaning and collocation, if it violates a rhythmic principle. The general rule with this principle is that while a monosyllabic action verb may be followed by objects of any length, a disyllabic verb may only be followed by objects which are disyllabic or longer." 然而,一个动作动词和其宾语(对象)之间应该有就节奏而言的一致/呼应。这就是汉语特有的。尽管与语法、含义以及词语搭配一致,如果违反了有节奏的原则,任何措词则可以失效。该原则的普通规则为,虽然一个单音动作动词能带着有任何长度的宾语,一个双音动词则只能带着双个或更多个音节的宾语。 例如: 看书 看书报 阅读书报 *阅读书 还书 还图书 归还图书 *归还书 开车 开汽车 驾驶汽车 *驾驶车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rhythmic patterns is one of registral formality 这些节奏模式之间的区别是属语域形式的 单音动词+单音宾语 中立 例如: 看书、开会 单音动词+双音宾语 俗语或隐喻 例如: 看电影、开夜车 双音动词+双音宾语 正式或书面语 例如: 浏览书籍、召开会议 为了确定"具备"得算是动作动词还是感情或认识的动词请看CCG的第17章,Verbs that take verbal or clausal objects 带谓词宾语或主谓宾语的动词。。。。these cognition or emotion verbs convey a range of meaning covering intention,disposition,knowledge,etc., and because of their expository natur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negator 不 rather than 没有。该认识或感情动词传达意思范围会涉及意图、性格、知识等。由于其说明文的性质,更可能与否定词"不"而不是"没有"相关。17。1intention and aspiration 意图和愿望 17.1.1 positive intentions 积极的意图和愿望 例如:准备、打算、试图、企图、设法、要求、希望、盼望、渴望、期望、指望、立志、热心、忍不住。17。1。2。negative intentions 消极的意图 例如:懒得、免得、以免、省得、舍不得、后悔、讨厌、不屑、反对、犯不着17。1。3 uncertain aspirations 不确定的愿望 例如:幻想、妄想、恨不得、巴不得。17。1。4 group intentions 集团的意图,例如:研究、讨论、商量、酝酿、策划、合计。17。1。5voiced intentions 表达的意图,例如:建议、主张、宣布、说明、强调、发誓、保证、扬言、叫嚣。17。1。6intentions put into practice 意图付诸实践 例如:开始、继续、着手、抓紧、负责。17。1。7 frustration and compulsion 挫折与强制 例如:停止、不堪、不宜、不便、不致、不禁、不甘、不屑、不由得、禁不住。attitudes 态度:甘于、急于、善于、习惯、假装、适合。knowing and thinking 认识与思考 例如:记得、忘记、知道、相信、觉得、感到、认为、以为、估计、肯定、担心、怕、怀疑、同意、证明、断定。appearance and value 外观与价值 例如:好象、显得、不如、值得、不足、不见得、看起来、在于、有待。 第26章 Prosodic Features (韵律特点)是这样开始的:Prosodic features, and particularly those relating to rhythm, are essential elements in Chinese syntax. Sentences that do not observe prosodic principles are often regarded not only as stylistically implausible but also as syntactically unacceptabl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韵律特点,尤其是与节奏相关的那些是汉语语法的基本要素。不遵循韵律原则的句子常常被认为不仅是在文体上难以置信的而且在语法上是不可接受的。请考虑下列所述: *他很喜欢浏览书。The sentence does not infringe any lexical,collocational or grammatical rules, but is not acceptable because it is out of line with prosodic needs. It can be improved with the following small amendment:该句子不违反任何词汇、固定搭配、或语法原则,不过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跟韵律的需要不一致。可以用下面的小修改,改进:他很喜欢浏览书籍。 另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把非动作动词(不包括能源动词)分成两类即状态动词 与 关系动词。请看154页(二)状态动词 状态动词主要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 如 "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希望"(心理)与 "聋、瞎、瘸、饿、醉、病、困"(生理)等。 (三)关系动词 关系动词一般比较抽象,其主要作用是联系主语和宾语,表示主语与宾语之间某种关系,因此关系动词后往往出现宾语,大多数关系动词的宾语基本上是不可缺少的。关系动词的数目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2。"叫"(称谓义),"姓、当作、成为、像、等于"等。 正如作为中文的学生已必须意识到了(引用CCG第25章)a highly significant feature of Chinese sentence and discourse structure is the avoidance of repetition wherever possible. Sentences are abbreviated and words omitted where context and co-text make the meaning clear. Pronouns in particular are regularly omitted and the third person neuter 它 'it' occurs quite rarely, since it is by definition a reference back to something already identified.中文句子和语篇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尽可能避免重复。语境和上下文哪儿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哪里就句子缩写而词语省略了。尤其是代词经常被省略而因为根据定义重新提及某已确定的事物,第三人称中性"它"it 就却很罕见。 "具备"这个动词是不是动作动词呢?好象不是,可是该动词属于在CCG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列举什么其他类动词并不清楚。为了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把 "非动作动词"输入某互联网搜索引擎怎么样?搜索结果之一为http://xuewen.cnki.net/R2006063150002154.html 与动作动词相对。指不表示动作,也不表示状态变化的动词。如“爱、能够、晓得、姓、像、具有”等。其语法特点... 有网民说"具备"与"具有" (甚至"有")相同,所以得算是非动作动词。因此CCG双音关于动作动词和单音宾语的说法很可能不直接适合"具备"这动词。但是有网民插最说,尽管如此,可是CCG上述的第26章还说28。2。1verb+object patterns 动词+宾语模式:(a)单音动词+单音宾语:Xx (b)双音动词+双音宾语:Xx+Xx (c)单音动词+双音宾语: Xx+X 请注意,避免重复和韵律与节奏的原则可能相互冲突。请再调查一下第4回复提到某电视剧里的对话尤其是: 13:58:王:哎 乔峰缺钱 他要外逃 需要钱。请大家注意"缺钱"是遵循韵律原则可是"钱"这话题再次提到的时候就用"需要钱"违反这个原则而遵循避免重复原则。 关于第3回复末尾的声称,"从来没听人说。。。而。。。经常可以听到"。有网民想提醒大家说"有没有"这正反问句触目皆是。为了证实了这个事实请注意ime拼音输入法编辑器也包含这三字符序列。因此仅仅输入“youm”结果ime窗口就显示个列表包含“有没有”作为第三条目。关于"不"或"没"两个表示否定的副词的用法请注意以下"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选择的某些摘录。253页:十五、不、没(有) "不"和"没(有)"都是否定副词,都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但意义和用法都有不同。(一)不 "不"表示对主观愿望和性质状态的否定,多用于现在、将来,也可用于过去。1,表示对将来的、心理状态、遗愿爱好或可能性的否定。对动作行为的否定,表示一种既定的计划、客观事实或遗愿。例如:我现在不去,过一会在去。天气预报说明有雨,我们明天不去春游。周朴园说:"也好,我们暂且不提到这一层。否定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也属于此类:那个地方一年四季不下雪。他不吸烟,也不喝酒。 来中国以前,我一个汉字也不认识。2。否定遗愿、可能等。"不"的后边是能源动词。例如:想到这里,罗平不愿意再想下去了。我不敢说,你去问别人吧。他想上法院去告状,他爹不让他去。可能补语也属于此类:我永远也望不了你对我的忠告。3。用在形容词,对性质状态的否定。例如:近来,我们不忙。你的志气真不小。你看,月亮不圆,今天肯定不是农历十五。 (二)没(有) "没(有)"可用于否定存在,领有以及动作行为的发生、完成。 1。否定存在、领有。例如:我没有汽车、没有洋房,算什么大款? 屋子里没有人,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院子里没有一点儿东西,都搬走了。2。否定动作行为的发生或完成 。例如:昨天没下雨。以前,我没学过汉语。那次会议我们没派人参加。3。用在形容词前,否定状态的出现。例如:那天,天没亮,他们就出发了。这件衣服没干,换另外一件穿吧。树上的果子还没熟,吃不了,还得过一个多月。当"没有"用在谓语动词或谓语形容词前时,是副词。当"没有"用在名词、数量词前时,"没"是副词,"有"是动词,其后的名词或数量词语是宾语。例如:1。我回家住了没有两天。(副词+动词)我回家没有住两天就离开了。(副词)2。我没有中文画报。(副词+动词)我没有看中文画报。(副词)(三)"不"和"没"的区别 1。在意义上,"不"否定判断、意愿,事实、性质,而"没有"否定动作行为发生或状态实现。如"哪个营业员见我们来了也不战起来"和"她根本没有看见我们,所以没战起来不"中"不"和"没"的意思不同。前一句的"不战起来"的"不"有"不肯定"、"不愿意"的意思。后一句的"没战起来",只表示动作没有发生,不设计意愿。再如:1。我不打乒乓球。我没打乒乓球。2。哪个西红柿不红。哪个西红柿没红。2。"没(有)"因为否定动作的发生,所以只用于¡¡过去和现在,不用于。"不"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例如:我过去不喜欢你,现在不喜欢你,将来也不喜欢你。他以前不抽烟,现在也不抽烟。议会已经结束了,可是主席还没来。有时可以说:A:明年这个时候你毕业了吗?B:明年这个时候可能还没毕业。这是因为把动作发生的时间定在"明年这个时候"。 3。由于动词和形容词本身的意义范畴不同,所以用"不"和"没"的情况也不同。有的动词 只能用"不"否定,如"是、等于"等关系动词。只表示事物的性质的形容词,如"聪明、漂亮、对、错、大、小"等,一般用"不"否定,只有这些词后加上动态助词"过"时,可以用"没"否定("我从来没漂亮过")。动作动词、状态动词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既可以用"不"否定,也可以用"没"否定。能源动词都可以用"不"否定,只有"能、要、肯、敢"可以用"没"否定。动词"有"只能用"么"否定。 "具备没具备?"好像不存在,可是的确存在着"具备不具备(比如说这工作所需的资格)?"。 另外"具备了(某资格)没有?"或"具备过(某资格)没有?"也许也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