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
道地 词语解释
解释
◎ 道地 dàodì
(1) [be out and out;be pure and simple;be through and through;every inch]
(2) 有名副其实之意
(3) 真实
(4) 称名产为“道地”货
国语辞典
道地 dào dì ㄉㄠˋ ㄉㄧˋ
1.事先说明,预留地步。
- 《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丞相议奏延年『主守盗三千万,不道。』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
- 唐.颜师古.注:「为之开通道路,使有安全之地也。」
2.实在的、真正的。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这果是家园制造,道地收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在里头看见徒弟引得个小伙子进来,道:『是个道地货来了。』」也作「地道」。
3.招呼。
- 《孽海花.第一九回》:「如素云是袁尚秋替他招呼,怡云是成伯怡代为道地,老先生还自鸣得意,说是风尘知己哩!」
[...]
百度百科
道地
道地,指代人事先疏通,以留馀地;实在;合适。 语出《汉书·酷吏传·田延年》:“丞相议奏延年 ‘主守盗三千万,不道’。霍将军召问延年 ,欲为道地。”
https://www.zdic.net/hans/%E9%81%93%E5%9C%B0
道地
注 音
ㄉㄠˋ ㄉㄧˋ
漢語拼音
dào dì
相 似 詞
似地道
釋 義
實在的、真正的。 例這盤四川菜的味道很道地。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道 - 道路, 道 - 道士, 老道, 贫道, 一僧一道, 道 - 行政区, 道 - 道行:
道 基本解释
● 道
dào ㄉㄠˋ
-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 线条:铅笔~儿。
-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道 dào
〈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 道,所行道也。——《说文》
- 一达谓之道。——《尔雅》
- 道坦坦。——《易·履》
-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3)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4)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5)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6)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
(7) 路程;行程 [journey]
-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8)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9)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
(10)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
-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1)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2)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3)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 道 dào
〈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2) 表示 [express]。
(3)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又如:道经(路过)
(4) 引导,疏导 [guide]
-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5) 料;想,以为 [think]
-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 道 dào
〈量〉
-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 ◎ 道 dào
〈介〉
- 从,由 [by]
-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道 國語辭典
道ㄉㄠˋdào
名
1.路途、途徑。
- 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
-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方法、道理。
- 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真理。
4.思想、學說。
- 如:「老莊之道」。
-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技藝、技巧。
- 《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
9.宗教的教義、義理。
10.古代行政區域名稱:
- ➊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量詞:
- ➊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動
1.說、談。
- 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
- 《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
3.以為、認為、料想。
- 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
- 《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引導、指引。
- 《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
- 通「導」。
介
- 由、從。
- 《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https://www.zdic.net/hans/%E9%81%93
道地, 道 - 道路, 道 - 道士, 老道, 贫道, 一僧一道:
道,
▶️ 辵部-9畫-共13畫
注 音
ㄉㄠˋ
漢語拼音
dào
釋 義
1.路途、途徑。 例鐵道、河道、省道
2.事理。 例道理、頭頭是道
3.方法。 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思想、學說。 例老莊之道
5.說、談。 例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
6.真正的、實在的。 例道地
7.宗教的教義。 例得道、傳道、布道
8.道士的簡稱。 例老道、貧道
9.量詞:
10.→道家、道教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道行 词语解释
解释
◎ 道行 dào héng
(1) [mdral conduct;spiritual character]∶僧道修行的功夫
(2) [skill;ability]∶比喻技能本领
-----------------
国语辞典
道行
dào hang
ㄉㄠˋ ˙ㄏㄤ
- 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西游记.第一九回》:「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是我们这里的本师父,极有道行的。」也作「道力」。
道行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道行 (个人品质)
道行 拼音:dào héng(轻声)名词词语,口语用语。道士、和尚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能力等,属于个人硬实力。
神话体系中称为仙佛类神灵和妖魔等修行之士的一种法力强度,道行越高,法力越高强。如修炼百年和千年道行的妖怪,千年或万年道行的天神和地仙。功夫修千载,法力则会越强大,代表修为根基高深,道行浅薄,法力弱小。废了修为,道果将会毁失于一旦,可惜了千载功行。
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分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有形的,软实力是无形的,无形胜有形,融合于十商之中,一个人唯有德才兼备,才能体现价值,促进社会和谐;若有才无德则会使社会不安定,阻碍社会进步。
https://www.zdic.net/hans/%E9%81%93%E8%A1%8C
一语道破 / 一語道破:
一语道破 词语解释
解释
一句话说穿。
-----------------
国语辞典
一语道破
yī yǔ dào pò
ㄧ ㄩˇ ㄉㄠˋ ㄆㄛˋ
1.一句话就能说明事情的真相。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称其诗,专主性情。慈山寄札谢云:『老人生平苦心,被君一语道破。』」
近 提纲挈领,一针见血,一语破的,要言不烦
一语道破 成语解释
一语道破
【解释】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出处】清·戏确《与张考夫书》:“自唐虞至战国二千余年,圣人相传心法,一语道破。”
【示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清·陈廷棹《白寸斋词话》卷一)
【近义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反义词】言不及义、轻描淡写、言之无物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一句话说穿
一语道破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一语道破
一语道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 yǔ dào pò,意思是一句话就说穿了。
https://www.zdic.net/hans/%E4%B8%80%E8%AF%AD%...
一語道破
注 音
ㄧ ㄩˇ ㄉㄠˋ ㄆㄛˋ (變)ㄧˋ ㄩˇ ㄉㄠˋ ㄆㄛˋ
漢語拼音
yī yǔ dào pò (變) yì yǔ dào pò
釋 義
一句話就能說中事情的要點或真相。 例他像是會看透人般,一語道破了我的心事。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摆了一道 / 擺了一道:
擺了一道 词语解释
国语辞典
摆了一道 bǎi le yī dào ㄅㄞˇ ˙ㄌㄜ ㄧ ㄉㄠˋ
- 捉弄。
https://www.zdic.net/hans/%E6%93%BA%E4%BA%86%...
擺了一道
注 音
ㄅㄞˇ ˙ㄌㄜ ㄧ ㄉㄠˋ (變)ㄅㄞˇ ˙ㄌㄜ ㄧˊ ㄉㄠˋ
漢語拼音
bǎi le yī dào (變) bǎi le yí dào
釋 義
算計、陷害。 例他被朋友擺了一道。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京畿道:
京畿道(韩语:경기도/京畿道 Gyeonggido)是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的一个韩国行政道,北隔着三八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东为江原道,南与忠清北道和忠清南道接壤,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隔海而望[1]:268[2]。京畿道环绕着韩国首都首尔和仁川广域市,总面积10,175平方千米[2],人口超过1,300万,是韩国人口最多的地方自治团体[3],首府是水原市[1]:268。
传说公元前18年温祚王在河南地区建立百济都城慰礼城。三国时期,京畿地区是百济、高句丽和新罗激烈争夺之地。高丽时期,“京畿”的名称开始被正式使用。朝鲜王朝时期京畿道是朝鲜八道之一。朝鲜日占时期,“京城府”被编入京畿道。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京城府改名首尔,与京畿道分离。1981年,仁川升级为直辖市与京畿道分离。[1]:268[4]
京畿道是韩国首都圈的一部分,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很早就成为韩国最大的工业地带。肥沃的汉江平原自古以来以出产京畿米而闻名[1]:269-270。京畿道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属于首都地区,留有众多历史遗址。水原华城、南汉山城、朝鲜王陵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4%BA%AC%E7%9...
Gyeonggi-do:
Gyeonggi-do ist eine Provinz im Nordwesten von Südkorea mit Suwon als Hauptstadt. Im Norden grenzt sie an Nordkorea, im Osten an Gangwon-do. Im Süden ist die Provinz begrenzt durch Chungcheongbuk-do und Chungcheongnam-do, im Westen durch das Gelbe Meer. Die Hauptstadt Südkoreas Seoul liegt im Herzen der Provinz, ist aber seit 1946 politisch eine eigenständige Einheit. Das Gleiche gilt für die Stadt Incheon, die seit 1981 eigenständig ist. Zusammen mit der Hauptstadt Seoul bilden die großen Städte der Provinz die Metropolregion Sudogwon (수도권) in der 25,9 Millionen Menschen leben. (Stand 2019)
[...]
https://de.wikipedia.org/wiki/Gyeonggi-do
京畿:
京畿 词语解释
解释
◎ 京畿 jīngjī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 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
国语辞典
京畿
jīng jī
ㄐㄧㄥ ㄐㄧ
-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 明.朱权《卓文君.第四折》:「却不道你女孩儿也落的驰誉京畿,光喷泉石,荣耀蓬荜。」
京畿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京畿
京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jī,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京畿一词出现于东汉,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位于今河南洛阳及周围的郑州、许昌等地。
© 汉典
https://www.zdic.net/hans/%E4%BA%AC%E7%95%BF
京畿
注 音
ㄐㄧㄥ ㄐㄧ
漢語拼音
jīng jī
釋 義 ▶️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近畿:
近畿
注 音
ㄐㄧㄣˋ ㄐㄧ
漢語拼音
jìn jī
釋 義
京城附近。 例這地方原是近畿之處,當年也曾車水馬龍,熱鬧得很。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畿:
畿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畿
jī ㄐㄧˉ
-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辅。~辇。京~。
- 门限,门槛。
畿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畿 jī
〈名〉
(1) (形声。从田,幾省声。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2)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district in and around the royal capital]
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说文》
邦畿方千里。——《周礼·大行人》
方千里曰王畿。——《周礼·职方式》
邦畿千里。——《诗·商颂·玄鸟》
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畿尉(卫戍京城的武官);畿限(王畿的界限);畿甸(京城效区);畿兵(驻京都的士兵)
(4) 王畿之外的九畿 [province]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注:“犹限也。”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周称畿。
(5) 又如:畿岳(畿服。天下);畿疆(王畿和九畿的疆界);畿夏(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6) 疆界;地界 [bound]。如:畿略(疆域);畿封(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7) 门内;门槛 [indoor;threald]
薄送我畿。——《诗·邶风·谷风》
(8) 指田野 [field]
(9) 西汉末,王莽改国号为新时,长安西市称“畿” [west city of the Chang'an]
(10) 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county]。如: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
畿 國語辭典
畿ㄐㄧjī
名
- 国都,或古代君王所管辖的地方。
- 如:「京畿」、「王畿」、「近畿」、「畿辅」。
- 《晋书·卷二三·乐志下》:「神化感无方,髦才盈帝畿。」
- 疆界、疆域。
- 《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 唐·宋之问·〈送李侍御〉诗:「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
- 门限、门槛。
- 唐·韩愈〈谴疟鬼〉诗:「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畿ㄑㄧˊqí
- (一)之又音。
https://www.zdic.net/hans/%E7%95%BF
畿 ▶️ 田部-10畫-共15畫
注 音
ㄐㄧ
漢語拼音
jī
釋 義 ▶️
國都或古代君王所管轄的地方。 例京畿、王畿、近畿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畿辅 / 畿輔:
畿辅 词语解释
解释
◎ 畿辅 jīfǔ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royal capital and surrounding districts] 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国语辞典
畿辅jī fǔㄐㄧ ㄈㄨˇ
- 国都附近的地方。
- 《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汉家轨仪,重临畿辅。」
- 《明史.卷一○.英宗前本纪》:「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 也称为「畿甸」。
畿辅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畿辅
畿辅是汉语词汇,拼音ji fǔ,出自《师入太平府》。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https://www.zdic.net/hans/%E7%95%BF%E8%BE%85
京城:
京城 jīngchéng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指国都
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国语辞典
京城
jīng chéng
ㄐㄧㄥ ㄔㄥˊ
首都。
- 《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可讨个差使,再入京城。」
近 都门,毂下,国都,京都,京华,京师,宇下
京城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京城 (汉字文化圈中对首都的称谓)
京城( jīngchéng,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国都,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本是京城女。”
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对于国都、或与国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城市(如陪都)的称呼,多见于古代,和国都,首都都是一个意思。
外国的首都当然可以叫做京城,不过首都是书面语,京城是口语,平时很少用到京城。
https://www.zdic.net/hans/%E4%BA%AC%E5%9F%8E
京城
注 音
ㄐㄧㄥ ㄔㄥˊ
漢語拼音
jīng chéng
相 似 詞
似都城、京師
釋 義
首都、國都。 例長安的地理位置優異,因而成為中國很多朝代的京城所在。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
京师 / 京師:
◎ 京师 jīngshī
[capital (of a country)]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国语辞典
京师
jīng shī
ㄐㄧㄥ ㄕ
1.首都。
-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 《三国演义.第二回》:「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近 都门,毂下,京都,京华,京城
京师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京师 (汉语词语)
- 京师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为jīng shī,
- 指首都。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以泛称国都。
https://www.zdic.net/hans/%E4%BA%AC%E5%B8%88
京師
注 音
ㄐㄧㄥ ㄕ
漢語拼音
jīng shī
相 似 詞
似京城
釋 義
首都、國都。 例明清科舉制度的會試和殿試都在京師舉行,各地考生必須千里跋涉進京趕考。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