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 Leo: 於 / 于
于 / 于 - Familienname: 《百家姓》第82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E%E5%A7%93
于姓是中文姓氏之一,粵音:yu1。在《百家姓》排第82位,中國大陸第38大姓(2006年統計)。
「于」姓與「於」姓有分別,作為姓氏「于」姓在轉化為繁體中文的時候,不應寫成「於」。同樣地,「於」姓在轉化為簡體中文的時候,不應轉化為「于」
[...]
于 / 于 - Familienname:
https://www.zdic.net/hans/%E4%BA%8E
● 于
yú ㄩˊ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姓。
[...]
于 / 于 Yú - Familienname: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
字 詞 于 [二部-1畫-共3畫]
注 音 ㄩˊ ㄒㄩ (點各音查相關詞)
漢語拼音 yúxū
釋 義
㈠ ㄩˊ
動
-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介
- 在。同「於」。《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連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助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同「乎」。《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
名
姓。如明代有于謙。
㈡ ㄒㄩ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通「吁」。《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
於 / 於 - Familienname: 《百家姓》第203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C%E5%A7%93
於(讀音:Yū)是中國姓氏之一,較罕見
區別自「于」姓
「於」字在中國大陸《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曾被視作「于」的異體字廢除,但後來發現有人以之為姓,於1988年恢復為規範字。
「於」作為姓氏在轉化為簡體中文的時候,不應轉化為「于」,以與「于」姓相區別。同樣地,「于」姓在轉化為繁體中文的時候,也不應寫成「於」。
[...]
於 / 於 - Yú - Familienname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
字 詞 於 [方部-4畫-共8畫]
注 音 ㄩˊ ㄨ (點各音查相關詞)
漢語拼音 yú wū
釋 義
㈠ ㄩˊ
介
-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連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動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助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名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㈡ ㄨ
名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晉.郭璞.注:「於,讀曰烏。」
歎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